行动教育

首页
>学术观点
>宫玉振:大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50条
宫玉振:大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50条
2024-11-28 00:00:00作者:



变局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瞬息万变,许多管理者也在幻象中迷失,陷入焦虑与彷徨。面对不确定,管理者该如何掌握变局时代的底层逻辑,成为变局时代的管理高手,从而带领组织走出逆境,甚至超越周期?


为此,本文特别摘编宫玉振教授书籍《定力: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精华思想50条,涉及4大主题 - 

决策:变局时代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逆境:如何化被动为主动;

周期:理解变局背后的逻辑;

定力:回归管理的基本面。

敬请品读。


来源:总裁读书会

作者:宫玉振

军事学博士、管理学教授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



决策:

变局时代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01. 变局时代对管理者真正的挑战,是环境与未来的不确定带来的急功近利。环境是不确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往往就会更容易选择短期行为。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逻辑是:坚持长期主义的组织才能赢得长久的胜利。而长期的胜利,最终一定是价值观的胜利。


 02.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体两面的,身上都有短期主义的影子。对于普通人而言,面临的当前压力或眼前诱惑越大,短视的一面就越容易被激活,就越容易表现出短期主义的倾向。即使是长期主义者,也会有实施短期行为的冲动,也会中途动摇,每个人都会有内心深处的天人交战。这就是长期主义很难坚持的基本原因。


 03. 短期行为表面看来是理性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其实恰恰是非理性的,因为这种短期行为是以明天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利益。从进化的历史可以看到:短期行为只是基于生存的本能,长期主义才是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否具备这种未来的取向,以及未来取向水平的高低,其实也是优秀的人和平庸的人、优秀的组织和平庸的组织之间的区别。


 04. 短期与长期的选择,其实是一个资源分配的过程。短期行为是将资源投到当前,被动应对环境的变动;而长期主义是将资源投到未来,主动塑造自己的命运。悲观主义者更容易选择眼前,乐观主义者更容易相信未来。


 05. 我们究竟为什么需要长期主义?第一,长期主义可以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持续的动力。方向感和动力是人生成功和组织成功所需要的两个非常关键的条件。第二,长期主义赋予我们全新的认知框架,让我们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清哪些是一时的喧嚣、泡沫、杂音,哪些才是真正的大势,从而保持内心的从容、宁静和定力。第三,长期主义可以赋予我们眼前的行动以深远的意义,让我们的努力有一致性和连续性。


 06. 作为长期主义者,你必须相信你的信念,才能实实在在地看见你的未来,未来才会变成真正的现实。具体而言,我们需要相信六点:相信长期的力量,相信信念的力量,相信共生的力量,相信基本面的力量,相信专注的力量,相信向善的力量。


 07. 基本面是管理中的基本优势,包括人才、文化、战略、组织、领导力、执行等,最终是管理中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通、最朴素的常识性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匹配程度,决定了人和组织到底能走多远。


 08. 从长期主义的视角重新理解和重新建构企业自身的商业逻辑,是在浮躁的时代超越浮躁,在动荡时代穿越动荡的唯一选择。


 09. 对于管理者来说,光有做事的激情是不行的,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光有对价值的执着是不行的,还要有向现实妥协的智慧。一个伟大的管理者,既要有对理想的坚守,又要有清醒的现实取向。要在理想中关注现实,在现实中追求理想,这便是成为长期主义真正落地的关键。


 10. 好的战略决策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要素。一方面,一定要提供清晰的战略意图作为长远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在战略决策中,还要给种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留出足够的随机应变、临机处置的空间,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11. 战略决策最忌讳的是战略思维过于僵化。思维的僵化从来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相反,真正的长期主义一定要打破思维的偏执,思维的敏捷必须是长期主义的组成部分。


 12.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排斥不确定性,相反会接纳、拥抱、顺应、利用不确定性,包括有意给对手制造更大的不确定性,由此把不确定性带来的益处利用到极致。这样的不确定性,就成了打败对手或拉开和对手的距离的最好机会。


 13. 战略决策的三个层次:长远的根本使命、阶段性的战略意图、眼前的行动选择。不变的组织使命才是长期主义者的真正灵魂。


 14. 组织的信念和使命越坚定、越清晰越好,但是实现组织战略的目标和路线越灵活、越敏捷越好。


 15. 战略决策必须保持弹性、保持柔性、保持灵动性,更主要的是,要对未知的机会与方向保持开放性。在执行的过程中,则要始终保持对形势变化的洞察力,保持心智的流动性,保持快速的响应能力,从而保证行动与策略的弹性。


 16. 真正的高手,不是先想着如何去赢,而是先保证自己不输,然后再寻找赢的机会。


 17. 好的企业,一定是时代的推动、卓越的领导、组织的进步、价值观的胜利等要素的复合体。


 18. 在动荡而不确定的环境中,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竞争中,正是这些貌似老生常谈、千年不变的管理常识,才是真正决定组织命运的根本力量。


 19. 如何全面理解打胜仗,军事上有四条理念可以提供企业管理者参考:并不是所有的胜利都那么重要,还没打就已经赢才是最高境界,还要有作战层面打硬仗的能力,长期的胜利一定是价值观的胜利。


 20. 战争表面上看是双方士兵的厮杀,其实背后是决策者战略决策能力的较量。决策者的战略眼光,是影响取胜成本的关键要素。



逆境:

如何化被动为主动


 21. 逆境是企业和企业家的成人礼。应对逆境的能力,是变局时代组织和管理者必备的基本功。伟大的组织往往是在逆境之中成长起来的。逆境也最能呈现出决定组织生死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22. 组织真正优秀的基因,往往是在逆境之中锤炼出来的。长征中的逆境领导力可以总结为四条:坚定信念,鼓舞士气,同甘共苦,价值驱动。


 23. 越是在逆境之中,领导者越没有沮丧的权利;越是处于充满负面信息的环境中,领导者越要给予组织以充分的信心。


 24. 一个组织之所以需要管理者,是因为有问题要解决。管理者天然就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你的职责所在,也是你的价值所在。逆境本来就是管理的组成部分,你能做的就是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各种各样的环境。


 25. 如果把长征的精神灌输到你的团队中,你就拥有了一支铁的队伍;把长征精神灌输到你自己的身上,你就是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26.  “世自乱而我心自治,斯为正道。”越是在动荡和不确定的环境,我们越要找到自己内心确定的东西,从而用从容和定力去应对逆境和不确定性。


 27. 曾国藩靠“耐、裕、强、悔、志”五个字走出极困极难时刻,这五个字也是个人应对逆境的完整领导力模型。耐,就是耐烦,耐得住寂寞,控制好情绪,调整好心态;裕,就是宽裕,放宽心;强,就是倔强、刚强、坚韧不拔,就是要有不服输的精神;悔,就是要反思、改过,看清楚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把逆境变成一个自我成长和组织提升的机会;志,就是要有清晰的人生与组织目标,以及对信念和志向的执着与坚持。


 28. 逆境中的有效管理,应该具备七大要素,即坚定的意志力、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良好的沟通力、坚决的执行力、敏捷的响应力、强大的复原力。


 29. 伟大的领导者几乎都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优秀的领导与组织往往正是在艰难困苦之中生出强大的成长力量。能否走出挫折和失败的阴影而继续前行,并将失败和挫折变成最好的成长机会,是决定领导者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30. 不要白白浪费了一场危机,也不要白白经历了一场逆境。好的管理者,正好可以因势利导,将逆境的冲击变成动力,趁势推动组织的转型与升级。




周期:

理解变局背后的逻辑


 31. 常人关注事件,高手关注周期。认识和了解周期,以及周期背后的脉络,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提前进行长远的战略布局,而不为眼前的动荡和情绪所裹挟。换言之,在大变局时代,战略思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周期思维,而历史是理解周期的最好视角。


 32. 经济的发展是有周期的,经营者要想成功,就必须学会理解周期、拥抱周期、利用周期,“乐观时变”,在周期的变动中把握最好的战略性机会。


 33. “斗智”只是小聪明,“争时”才是大智慧。时势是决定经营成败的最大变量。在经营中,比关注对手更重要的,是关注时势的周期性变动。


 34. 商业和经济的周期是不断波动的,而人性是千古不变的。无数人就是因为不断地去试探最后那枚铜板的边界,最终在周期突然进入下行阶段的时候已经无法全身而退。


 35. 国家发展,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制度,长期看规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模式是三大不同因素叠加的结果:古代中国的大一统格局下的制度演进、现代中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建构、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及相关的制度安排。这三大因素的叠加,构成了企业管理者理解国家政策变动的基本制度环境。


 36. 理解国家政策变动的三层逻辑:市场的逻辑、政治的逻辑、安全的逻辑。在所谓的战略机遇期,也就是内外战略环境相对稳定的时代,国家可以从容地根据市场的逻辑来制定政策。但是在大变局时代,安全的逻辑和政治的逻辑必然会在国家政策制定中扮演着越来越突出的角色。


 37. 投资者需要预测和应对未来,而预测和应对未来的能力,取决于对事物变化背后的因果关系的理解。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很长的历史时段,最大的不确定性并不是来自市场本身,而是来自市场之外。


 38. 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非常重要。问题是,管理者如何才能跳出一时一地的得失,构建出自身管理的底层逻辑呢?答案之一就是读书。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读书的过程,就是帮助我们突破个体的局限,发现和走进更大世界的过程。


 39.  企业做到最后,就是一个领导力的问题。领导力的层次,决定了企业的层次;领导力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领导力的境界,决定了企业的境界;领导力的导向,决定了企业的导向;领导力的局限,决定了企业的局限。那么,领导力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八个字:走出小我,成就大我。


 40. 管理者的读书只是一个起点,还要消化、吸收其精华,并结合自己企业的实践提炼出自己的理念,变成企业员工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形成组织统一的底层逻辑。完成这样的过程,读书才能算结束。



定力:

回归管理的基本面


 41. 战略思维关键词有五个:第一,长远。以终为始,要坚持长期主义,要从中长期回头看眼前,坚持看10年、想3年、干1年。第二,全局。战争最忌讳的是赢了战役,但输了战争。战略最忌讳的是盯着局部,但忘了全局。第三,博弈。在博弈中,相对于对手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优于对手的策略,才是最好的策略。第四,取舍。战略就是选择,而选择一定意味着放弃。第五,协同。上级下级、前线后方、主攻助攻、内部外部,最主要的是做好战略协同,形成协同性的合力。


 42. 过去定战略像爬山。山就在那个地方,相对静止,我们只要确立方向,规划好路线,接下来就是执行了。现在,定战略从爬山变成了冲浪,没有一座固定的山在那儿,波浪一波一波的,战略的根基是动荡的。


 43. 优秀的企业家能在最乐观的气氛中保持适度悲观,安不忘危是高手在战略思维上的共同特质,必须清醒认识哪些因素会让你做不成事,才可能做成事。


 44. 信念是企业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信念必须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变成执念,甚至妄念。优秀企业家本身就是“雌雄同体”、阴阳平衡、既感性又理性。


 45. 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一个人最终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自身的修为与境界。在大变局时代,学习能力是企业和个人唯一靠得住的能力。


 46. 曾国藩身上有两条值得今天的企业家学习的东西:一是卓越的自我管理,二是卓越的团队打造。“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是曾国藩领导力核心中的核心,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


 47. 胜利之师具备四种特质——激励人心的理念、充满活力的组织、能征善战的人才、追求卓越的文化。


 48. 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商场,长远的胜利往往都是熬出来的。这就第一需要坚韧的意志、强大的信念,第二需要扎实的基础、细致的工作。真正的管理没有那么多的捷径可走,长远的胜利没有那么多的取巧可言。粗浅简单的东西都做不好,这样的组织,表面再唬人,也是要出问题的。


 49.  中小微企业如何生存?在立足自己优势的同时,要学会迭代更新。应对数字化的冲击,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迭代。在这方面,中小微企业可以做三件事:一是向下深挖自身潜力,夯实自身基础;二是不断向上迭代升级;三是强化横向联系。如果无法抵御来自大平台的冲击,不妨选择加入一个更大的平台。


 50. 我始终相信:那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和组织,最终一定会得到社会给他们的长远奖励。


关键词:企业管理
RELEVANT INFORMATION
相关资讯
rightIcon
课程师资
>浓缩EMBA
>校长EMBA
师资介绍
行动校友
校友会介绍
行动故事
行动活动
关于行动
学校介绍
行动新闻
全球校区
加入我们
投资者关系
扫码领取试学课程
微信扫码咨询课程
集团总部地址: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兴虹路168弄花瓣楼A栋
Copyright © 行动教育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10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