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常用的三大财务报表就是三面魔镜。那么,如何解读这三面魔镜呢?
我们先来解析第一面魔镜——利润表。利润表的逻辑看起来非常简单,用一个数学公式足以表达:收入-成本=利润。但是,难的不是这个公式本身,而是很多老板和管理者对于收入和成本的概念理解有误。
我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有一天我妈妈出门去买菜,途中看见一家美发店打出了“洗剪吹10元”的广告。妈妈正需要剪头发,于是她走进了这家美发店。但妈妈不知道的是,洗剪吹10元只是一个吸引她进店消费的钩子,接下来,这家美发店成功卖给她一张3 000元的储值卡。
这个时候,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从老板和用户的视角出发,我们得到了两张不同的利润表。
我们先来看这家美发店是如何做账的。老板认为自己有3 000元的现金收入。给我妈妈洗剪吹的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服务费和房租费用,大概是10元。所以,在美发店老板眼里,这笔生意的利润是3 000—10=2 990元。这相当于一笔生意就赚了2 990元的利润。所以,老板会拼命鼓励员工多卖卡,到了年终一结算,手中多余的现金全部给股东分红了。
我们再来看我妈妈的账本。虽然妈妈没有学过财务,但她一回到家里,立马拿出了一个小本子记账:3 000—10=2 990元。她十分清楚:今天剪头发只花了10元,剩下的2 990元是她存在美发店里的钱。也就是说,从用户的角度看,美发店这笔生意的收入不是3 000元,而是10元。妈妈认为自己只是把卡里剩下的2 990元存在了美发店,她并没有花掉。如果我回到家告诉妈妈,这是美发店的套路,那么妈妈甚至可能会马上折回美发店,要求美发店老板退款。
这才是用户的思维。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剩下的2 990元并不是收入,而是负债——这是美发店老板欠用户的钱。用财务的专业术语来描述,如果企业将用户的预付款作为收入,这种财务管理逻辑就叫“收付实现制”。但是,全世界的会计准则都是“权责发生制”。只有当用户消费了你的产品时,你才能确认收入。用户没有进行后续消费,便已经把钱交给你了,这是一种高度信任。但是,一旦你把用户的钱全部算成了收入项,而且还拿来分红,这就违反了财务的游戏规则。
更要命的是,这位美发店老板不仅算错了收入,还算错了成本。在他眼里,成本只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房租成本。其实,这只是看得见的成本,而不是总成本。
什么是总成本?这家美发店从租房装修开始,到后续的机器折旧、社保、员工培训、广告引流、管理、财务、税务……所有项目加起来的总成本,最后全部都要摊销到我妈妈这一单上。如果这家美发店装修豪华、运营规范,那么我妈妈这一单的总成本可能会超过50元。
如此一来,这家企业真正的利润就出来了:10—50=—40元。也就是说,我妈妈的这一单,老板不仅没有赚钱,反而亏损了40元。但是,按照此前美发店老板的算法,他以为这一单的利润是2990元。实际上,这个利润是假的。之所以美发店老板没有发现亏损,是因为预收的现金掩盖了这个问题。一旦后续买卡的客户越来越少,要求兑现产品和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企业就会入不敷出。到那个时候,这家美发店的现金流就会断裂。这就是许多做预收卡模式的企业跑路或暴雷的根源所在。事实上,预收卡模式本来无可厚非,这恰恰说明它能够让客户产生信任。但是,这家门店核算利润的方式为自己埋下了地雷。
经常有企业家说,他们的企业没有什么成本,也就是人工、房租、水电。这恰恰说明他们严重低估了企业的成本。我们曾经算过一笔账:即便是一家路边的过桥米线店,至少也有100项成本。你打开冰箱,你看到的冰箱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成本,甚至连冰箱本身都是成本,再看灶台上的米、油、盐、酱、醋……目光所及之处全部都是成本。所以,企业每分每秒都在花钱,每一张纸、每一缕灯光、每一寸土地、每一张地毯、每一根线……全部都是钱,而且钱的背后还有连环反应:可能冰箱背后有贷款,贷款背后有利息,利息背后有资金成本等。就像一家五星级酒店,真正的大成本不是客户入住所耗费的材料成本、服务成本、装修成本,而是后台的管理成本、土地建筑的折旧成本、建造酒店的融资成本等。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成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成本,包括料(原材料)、工(人工)、机(机器设备)、费(费用摊销,包括生产费用、运输费用等)、税(税收);二是间接成本,包括管(管理费用)、销(销售费用)、研(研发费用)、财(财务费用)。一家企业未来真正的竞争力,其实取决于后面这4项费用的投入。
每一项费用都包括数十项成本。比如,以管理费用为例,我们曾经在企业中做过统计,成本在50项以上,不仅仅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还有管理人员的餐饮、学习、差旅、奖金、福利等。其中最大的管理费用是什么?折旧。
所有在2 000元以上的资产全部都要被折旧。我们算清楚收入和成本以后,接下来按照利润表的逻辑,收入减去直接成本等于毛利,毛利再减去4项费用等于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再减去所得税,就是净利润。这就是第一面魔镜的逻辑,它反映出企业在一个经营周期内的经营结果。
如果经营结果不好,那么背后的因在哪里呢?你可以想想,你的战略清晰吗?差异化价值做到位了吗?你的产品有没有聚焦?你的组织发展怎么样?你的客户选对了吗?……如果没有做好前面这些事情,最后你的产品不可能有竞争力。产品没有竞争力,你的东西卖不出去,收入就上不去。如果你的战略不清晰,企业多元化发展,你的成本就非常高,最后你的企业就会出现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