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教育

首页
>学术观点
>江竹兵:6个字,激活组织,逆势增长(附百亿化工企业案例)
江竹兵:6个字,激活组织,逆势增长(附百亿化工企业案例)
2025-09-26 00:00:00作者:行动教育


企业界几乎已经达成共识,组织力是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而具体如何做,才能激活组织,实现企业的逆势增长?

大道至简,行动教育首席绩效导师江竹兵认为,关键就6个字。

近日,第9届企业家校长节盛大举办。《校长EMBA》-【高绩效机制】主讲导师、行动教育首席绩效导师江竹兵老师就“激活组织,逆势增长”主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内容有部分删减,供各位企业家及管理者参考。


主讲:江竹兵老师


怎么做才能激活组织、逆势增长?这就是我今天的主题。


我会从三个方面来分享:


第一,“激活组织,逆势增长”到底是什么?


第二,具体要怎么做?


第三,我们结合一个案例,看看传统化工制造企业是怎么激活组织、逆势增长的。



激活组织,逆势增长

是什么?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激活组织,逆势增长”是果还是因?


很多人会觉得它是结果,毕竟看起来是组织被激活了、企业增长了,但我们不这么认为,它其实是“因”,首先它是一种选择:


在逆势环境下,你是选择激活组织、逆势增长,还是选择随波逐流、躺平?所以在我们看来,“激活组织,逆势增长”首先是因,是一份主动的选择。



其次,我们选择要“激活谁”?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要是按“二八法则”筛选,首先要激活的是20%的干部;如果在干部里再“取一舍九”,最核心的20%就是高管。真正能激活组织的,一定是高管先动。“人心齐,泰山移”,要是高管不动、干部不动,就别指望能激活员工。


那激活高管、激活干部,最终要达成什么成果?激活组织是“势”,逆势增长是“利”。也就是说,激活组织是为了造就“势”,而逆势增长是为了带来“利”。


这个“势”是什么势?


我的理解是“气势”。要凝聚一股气,形成一股团结向上的风气。这里面有个逻辑:


先通过激活干部,让干部的风气正起来;干部风气正了,员工的士气自然会高,毕竟“兵随将转”;员工士气高了,就能吸引客户,让客户的人气旺起来。


要是团队没有积极向上的状态,客户的人气根本聚不起来;而客户的人气,最终会转化成企业的财气。



所以,“势”就是“气”的凝聚,要先造就气势。


干部、员工是“内”,客户是“外”,我们得先打造内部坚强的士气和气势,秉持“我心不死、永不服输”的信念。现在很多企业的问题是,一面对困难,“灵魂先倒下了”,这种企业我们救不活。越是逆势,人越要积极向上,气一旦聚起来,就能由内而外激发力量,最后势不可当。


今天我们谈“激活组织,逆势增长”,本质就是要造就企业内部正向的士气和风气,再由内而外带来客户的人气、企业的财气。



激活组织,逆势增长

怎么做?


要激活员工、激活干部,绝对不能慢慢吞吞,不能“钝刀子割肉”,也不能按部就班,那是平常时期的做法。


现在是逆势,就得用逆势的办法。


我给大家开了六个字的“药方”:


第一是“挖增长”,发动全员挖掘增长,毕竟增长为王;


第二是“打胜仗”,不打胜仗怎么凝聚士气?总跟员工空口吹牛,员工早就听烦了。所以核心就是六个字:挖增长,打胜仗。一个组织只有常打胜仗,才有士气,才有未来。


第一步:挖增长

先解决认知,再给方法,最后落地行动


1. 先解决“认知”问题:增长是信念、是责任、是行动


有同学会问:“老师,逆势环境下哪儿找增长啊?”这话绝对不对——增长不是“找不找”的问题,首先是“信不信”的问题,是信念。


经济学家朱民老师也讲过:我们的消费者有消费需求大增长,制造业有升级大增长,工业服务业也有大增长。所以先得有“一定有增长”的信念。


其次,增长是责任,人人都要挖增长。老板要带头挖,高管要挖,中层要挖,基层要挖,一线要挖,二线也要挖,因为每个岗位都有增长点。


最后,增长是行动。大家要先把可能的增长点全部挖出来,然后在企业落地,光知道,不行动,在我看来一文不值,纯粹浪费时间。



2. 再给“方法”:用八个字找增长点,结合AI提效率


解决了认知问题,接下来是方法。我总结了八个字,这八个字我挖了十五年,非常有效,就是:多、快、好、省,点、线、面、体。


先看“多、快、好、省”:员工能不能多打一个客户电话?能不能多卖一双鞋、多做一件事?能不能把事情做得快一点,让交期再缩短一点?能不能把品质做得再好一点?能不能在成本上再节约一分钱?这四个字特别实在,哪怕是农民工都能听懂,而且适合所有岗位。


再看“点、线、面、体”:“点”是单个岗位,自己挖自己岗位的增长点;“线”是两个点之间的衔接,比如物流效率要提高,装货、卸货的效率都得跟着提;再往上就是“面”和“体”,覆盖更大的业务范围。


“多、快、好、省”加“点、线、面、体”,光这两个维度组合,就能找到16个增长点。大家回去之后可以用AI,从“多、快、好、省、点、线、面、体”这八个角度,去挖掘每个岗位的增长点,挖完之后,再给每个增长点找标杆案例,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借鉴经验。这两招很简单,但特别管用。



3. 最后“落地行动”:有组织、有机制,分“小胜仗”和“大硬仗”


挖增长不能“散着挖”,那样没意义。逆势环境下,不能搞“散兵游勇”,得有组织、有专人负责,成立挖增长小组、挖增长团队,专项负责这件事。


同时要有机制,给大家一套激励机制:第一,看谁挖得多,说不定你最末端的员工能挖出特别多的增长点,因为他最懂业务;第二,看谁做得好,挖出来的增长点落地效果好,就给奖励,比如谁挖了十万、一百万的增长,就奖励他20%、30%,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第三,看谁讲得棒,自己挖的、自己做的,再自己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学习。


落地之后还要看成果,我把增长成果分成两类:一类是“小胜仗”,每个增长点落地就是一个小胜仗;另一类是“大硬仗”,围绕用户价值去攻坚克难的重大任务,就是大硬仗。


第二步:打胜仗

用“激、逼、盯”三个字,三管齐下


结合我们做咨询这么多年的经验,还有行动教育的方法论,打胜仗核心靠三个字:曾国藩讲成大事者,一是“激”,二是“逼”,今天我再加第三个字——“盯”。也就是说,一要“激”,激发愿力;二要“逼”,逼出能力;三要“盯”,盯住执行力,三管齐下。


1. “激”:激发愿力,用“组合激励”打一套组合拳


“激”是激发大家的意愿、愿力,核心是“组合激励”,要打一套组合拳,包括“义、利、电”——大义、高利、强电。


具体来说,就是“票子、面子、位子”三管齐下:


票子:搞增量分层,分未来、分增长,是增量分成。


面子:搞PK排名,谁优谁劣一目了然。人很奇怪,得有对比、有竞争,不比不赛就没状态;


位子:跟晋职晋升挂钩,做得好就能往上走,给大家成长的空间。


2. “逼”:逼出能力,兼顾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


“逼”是逼大家成长,提升能力。组织对能力的要求分两类:一是个体能力,二是集体能力。


个体能力:就是把活干好的岗位专业能力,怎么提升?靠“学、训、考、赛”——先学习,再训练,然后考试检验,最后比赛巩固。而且要“战前推演,战后复盘”,做到“先胜后战,战略前移”。推演和复盘的目的,是搞清楚事物的真相——你离真相还有几分?真相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真相的卡点在哪里?卡点怎么突破?突破卡点的对策要“一招致命”,动作绝对不能多,因为动作多了根本做不完。


集体能力:也就是协同能力,这特别重要。现在很多企业越大,协同越差。要提升协同能力,就得通过战前推演拉通部门协作——比如产销怎么联动、横向怎么配合,大家凑到一起找办法,实现“协同增长”;同时也可以搞“产品质量对标战役”,跟竞争对手比,每个单项指标都对标,红色部分要做到全面超过对手;另外,每周五可以开高管学习会,专项制定重大战役的打法,确保集体方向一致。


3. “盯”:盯住执行力,盯过程、盯时间、盯结果,还要有力度


执行落地这件事,不盯基本完蛋,盯不到位也完蛋。


首先,盯什么?过去我们只盯结果,不行;后来盯过程,要看动作做了没有、花时间了没有。现在好消息是AI来了、数据来了,能让我们盯得无懈可击;当然,最终还是要盯结果,看达成的成果。


其次,盯的频次要够。很多企业的问题是盯得太松——盯到月、盯到周、盯到天,都不够,要盯到小时,比如班组要盯到每小时的进度。


最后,盯要有力度。盯完之后得有奖罚、有跟进,这个“力度”就是明确的奖罚机制,做得好就奖,做得不好就罚,不能不了了之。


总结一下,激活组织、逆势增长,核心就是两句话:


第一,挖增长靠八个字——多、快、好、省,点、线、面、体,大家回去先找一个点突破,先落地;


第二,打胜仗靠三个字——一激、二逼、三盯,激意愿、逼能力、盯执行力。



案例

安徽昊源化工的逆势增长实践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案例,这家企业就是靠上面说的方法实现了增长——安徽昊源化工集团,一家传统的化工制造企业。


背景


这家企业为拥有55年历史的传统老牌化工企业,地处安徽阜阳这一四线城市,现有员工3200人,其中不少员工为高中或初中学历。


传统化工领域竞争激烈,价格大战频发,精细化工利润被挤压,新材料产能闲置,企业经营面临逆势。


过去,企业通过小改小革、对标学习、聘请专家等方式提升实力。如今,企业战略转型,从生产降本增效,激发全员潜能,激活组织活力,为利润增长、员工潜能挖掘及企业发展开拓空间。



激活组织后,企业在逆势中成绩斐然。


2025年1至8月,企业年度利润目标11.23亿元,实际利润达11.33亿元,同比增3.04亿元。收入同比增13.8%,净利润同比增36.7%,实现收入和利润同比双增,在压力下成功逆势双增。



关键做法


1. 挖增长:有组织、有方法、全员参与


第一步:思想动员+统一方法。先做高层培训,统一“问题点就是增长点”的认知——每个岗位的问题,都是潜在的增长机会;然后成立专门小组,不是靠个人零散去挖,而是有组织地推进,还发了红头文件明确责任。


第二步:干部带头+方法论落地。把100多名中层干部集中培训,让他们回去转训,带领员工一起挖增长;同时用我们刚才说的“多、快、好、省,点、线、面、体”方法论,让3200名员工人人都填“新增收益表”——写清楚自己岗位的问题在哪里、解决后能带来什么成果。


第三步:筛选落地+转化为“战役”。董事长亲自参与评审,把大家提交的700多条增长点一条一条过,最后筛选出400条;落地实践后,又梳理出420项有效增长点,最后把这些增长点转化成“十大战役”,既有小胜仗,也有大客户突破、执行比例提升这样的大硬仗。



2. 打胜仗:“激、逼、盯”落地到细节


先看“激”:组合激励拉满,“义+利+电”全到位


大义:企业有“择高而立、不服输”的文化。我去很多企业辅导,只有他们主动说“能不能把辅导安排在周末?平时我们要干活”。我问他们“周末休息时间不就没了吗?”,他们说“我们一直这样”——这种主动干事的劲头,就是大义的体现。


高利:票子、面子、位子都给足。挖增长挖得多有奖励,做得好有激励,分享得好还有奖励,做一件事能得三次奖,大家积极性自然高。


强电: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对落后的团队,会督促他们整改,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再看“逼”:战前推演+战后复盘,逼出能力


战前推演:拉通部门协同,比如产销联动、横向配合,大家凑到一起找办法;同时搞产品质量对标,每个单项指标都跟对手比,争取全面超越;每周五开高管学习会,专项制定重大战役的打法。


战后复盘:把做得好的经验提炼成标准,比如“大客户营销流程图”;同时落实“学、训、考、赛”,高管也躬身入局,优化完善流程和方法,逼大家提升专业能力和协同能力。



最后看“盯”:全周期紧盯,执行力拉满


日落实:每天定目标,甚至每个小时定目标,每天复盘进度;

周跟进:每周由绩效小组通报情况,谁做得好、谁做得不行,一目了然;

月评审:每个月开绩效大会,审核落地成果;

季兑现:每个季度在大会上表彰奖励,兑现之前的激励;

年宣传:全年无死角宣传,让每个岗位都能看到成果、学到经验。


而且他们的一把手躬身入局,高频次检查执行落地情况,这也是他们能做成的关键。



阶段成果


第一,建立系统。每个人都有绩效手册,工作有标准、有目标;

第二,培养人才。员工是在打仗中“打”出来的,干部是在硬仗中“拼”出来的;

第三,增长利润。实现了量利双增。


他们董事长说过一句话,特别好:“绩效增长重要的不是利润,重要的是过程中团队能力的成长和系统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团队增长的信心!”


最后,挖增长、打胜仗,多快好省,点线面体,三管齐下,激活组织,逆势增长!






关键词:行动教育企业家校长节江竹兵
RELEVANT INFORMATION
相关资讯
rightIcon
课程师资
>浓缩EMBA
>校长EMBA
师资介绍
行动校友
校友会介绍
行动故事
行动活动
关于行动
学校介绍
行动新闻
全球校区
加入我们
投资者关系
扫码领取试学课程
微信扫码咨询课程
集团总部地址: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兴虹路168弄花瓣楼A栋
Copyright © 行动教育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107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