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9届企业家校长节”盛大举办。战略研究专家、行动教育《孙子兵法哲学班》主讲导师洪兵就“从孙子兵法寻求破局之道”主题发表演讲,内容目录:
- 今天为什么要学《孙子兵法》?
- 战略哲学:道与术的区别
- 破局之道:先查“五事”
- 破局之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 破局之谋:全争于天下
- 破局之势:先胜而后求战
- 力量之源:顺势而为
以下为演讲实录,极具启发意义,内容有部分删减,供企业家及管理者参考。
洪兵老师
战略研究专家
行动教育《孙子兵法哲学班》主讲导师
今天为什么要学《孙子兵法》?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如何运用《孙子兵法》这一经天纬地的大法宝来破局?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它有什么功能?有什么作用?作用点在什么地方?否则,我们用不上,也用不了。
这要从一本书和一段话说起。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商战专家叫麦克内利,写了一本《经理人的六项战略修炼》,副标题是"孙子兵法与竞争力的学问"。
他在书中说:孙子时代是战国,现在就像孙子的那个年代,全球企业为了生存不断竞争,面对稀缺昂贵的资源和不断变化的环境,竞争者不得不竭尽全力寻求哪怕微小的优势,一点小利都拼命争。
这时候,经营者、管理人员不得不面对市场调查和大众传媒的信息洪流,加上咨询者吵吵嚷嚷地要与企业签订咨询合同,他们推销的战略说不清是具有真正的真知灼见,还是管理的时尚。结果企业家混乱了,让这些信息洪流冲昏了头脑,不知所云。
这种情况,企业的麻烦就来了,这时候企业摇摆不定,当企业战略不清晰、不长远、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死定了。
做企业最怕的,就是战略不清晰。
战略哲学:道与术的区别
解决这个问题要深入理解企业竞争生存的哲学,就是反映问题最本质、最核心、最内在的学问。所以行动教育开的《孙子兵法哲学班》,这个"哲学"用得非常好。
这种哲学有三个特征:综合性、全盘性、永久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这个哲学不管在什么时间都适用,不像时髦的商战理论,过了今天就没了。你再过几百年、几千年,它还立得住。
《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就是哲学,它的法宝作用在于哲学,让你理解企业竞争最本质、最核心的理念。
第二个词大家要注意:战略。
我今天讲一个多小时就是讲战略,不是讲战术。战略是高维运作,宏观思考。战略和战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用战术的思维理念来听战略课,理解不了,甚至会完全颠倒认知。
什么叫战略?什么叫战术?
举一个简单的比喻:早晨起来穿衣服,战略告诉你怎么系第一个扣子,战术告诉你怎么把这个扣子系得又快又好。
第一个扣子万一系错了,其他扣子都要重新来。这就是战略,它考虑的不是又快又好,而是全局的布局、定位的点,和最关键的要害是什么。
《孙子兵法》是意会的艺术
进行哲学的思考,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企业竞争的本质,要进行宏观的战略性思考,进入到《孙子兵法》,需要掌握"意会"的方法。
什么叫"意会"?《孙子兵法》在讲一些高深的战略道理时,全是比喻,没有概念,没有定义。
比如说"势",是《孙子兵法》非常重要的战略概念。这个"势",在《孙子兵法》有两个比喻:"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势也"和"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就叫"势"。
用平常的逻辑思维、推理,理解不了。你只有"意会",调动你潜意识的一种知觉去揣摩、去感悟。
《孙子兵法》怎么学?学不出来。
《孙子兵法》要心领神会,与《孙子兵法》神交,去揣摩,去感觉《孙子兵法》比喻背后的那个高深的战略理念。
《孙子兵法》不是我讲出来的,是自己悟出来的。《孙子兵法》的高深理念不在课堂上,不在书本里,在你的心中,与生俱来。
我还是想再次强调,《孙子兵法》是"道",它不是"术",是一种高深的战略理念的学问,不是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这也好比王阳明的心学,“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不要揣摩别人怎么说、《孙子兵法》怎么讲、权威老师怎么解读,而要找到自身企业启发理念的战略上的感悟。
破局之道:先查“五事”
破局之道,第一个关键点:怎么破?先查"五事"。
“五事”就是《孙子兵法》强调的五个战略要点:道、天、地、将、法。
现在开始,不要想《孙子兵法》原文,不要想权威老师的解读,就想你的企业。我提问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最重要。
在你的经营当中,什么叫做"道"?一般在课堂上,企业家就会说追求目标、价值观、企业文化,还有我们经营的规律。这种感觉都是对的,道就是规律和你的愿景。
什么叫做"天"呢?天时、天势、大的环境、大的背景,大的国家政策。
什么是"地"呢?地利、地缘环境、地域优势,还有你的位置,是高是低?是上海是北京?是上游还是下游?支撑你的实力和资源,有很多的含义。
什么是"将"?就是人。
什么是"法"?配套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还有具体的方案。
这五个字串起来就是清晰的战略思路,分别解决五大问题:“道”告诉你干什么,“天”告诉你是否允许干,“地”告诉你有没有能力干、在什么地方干,“将”是谁来干、和谁一起干,“法”是具体怎么干。
结合自身企业,对照《孙子兵法》的“五事”,我们诊断一下,看看自己的企业有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破局之计: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的计篇有一句话: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我们用“意会”去感悟的方式,揣摩背后的意思,往深里钻,钻的越深收获越大。
“攻其不备”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最基本的,最本质的,李践老师老是强调的东西,核心理念就三个字“想不到”。
高手为什么赢?就赢在别人想不到。选择别人想不到的点,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战略专业上叫“出奇点”,如果战略运作没有出奇点,这个战略就是废纸一张。
别人想不到的点,商战当中都在哪呢?
第一个是超前点,你越超前,别人越想不到,这也是为什么从国家层面都在强调企业要创新,要超前。
第二个是独特点,也就是我和别人不一样。企业的个性越强,独特点越多,它越让别人想不到。有时候企业运作恰恰和大多数的企业是相反的,别人朝东他朝西,别人朝上他朝下,往往真的成了。这是独特点。
第三个是难点险点,别人认为你不敢去的地方,不能去的地方,你在那运作,恰恰成了。但是这个点需要你有胆识,有谋略,有超长的眼光和智慧。
第四个是盲点,很多别人看不到的,或者别人看到了,没有注意的,灯下黑的点,都叫盲点。
第五个是突发点,突然就出来了,别人反应过来,已经没有了。
第六个是结合点,军队打仗特别强调从结合部打。毛泽东选根据地选三省交界的地方。结合部最容易想不到,在商战,结合部太多了,到处都是,而且很容易忽视掉,丧失很好的机会。
我举两个小例子:
一个是房地产。我买了一个房子,欧式建筑,在北京八达岭的旁边。这个房子我发现三个结合点:①和旅游景点结合,挨着八达岭长城;②中西结合,意大利风格;③地方位置是河北,离北京只有五六百米,成本很低,交通方便,这是地域的结合。
又一次去成都的一个酒店,奇石,艺术品摆满了整个房间。老板说:"老师你来住一晚。"住了一晚上,感觉不一样,甚至和我来香格里拉酒店感觉都不一样,像在一个艺术殿堂里睡了一晚,它的床、它的桌子和茶杯,都有故事。这是艺术和酒店的结合。
只有找到别人想不到的点,成功机会就最大,资源最多,压力最小,竞争对手也少,也容易避开那些同质化的,低成本的竞争。特别提醒一句,“势篇”寻找初期点,必须强调正合奇胜,守正创新,守正出奇,没有正就没有奇。
破局之谋:全争于天下
在《孙子兵法》的谋攻篇有一句话:“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这会让你避开恶性的低层次竞争。这是《孙子兵法》全争思想的一个部分,一个观点,也是一个难点。
什么叫全争?
更多的手段,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空间。
怎么理解全争?
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战略叫“人民战争”,调动全国人民各种手段,各种资源和蒋介石打,正规军、民兵,游击队,妇救会,儿童团,高就高在他能比你调动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大的空间。
再讲一个故事,日本有本书《剑魂》,书里写了两个人,打败天下,最后看谁是第一。两个人的剑道,一个是一切是剑,另一个是剑是一切。后来两个人比试,“一切是剑”的人赢了。不同的战略意境,会有不同的战略空间和手段。
上来就是死拼死打,打赢了也是笨蛋。高就高在天子剑,天下万物跟着你转。全争思想,拥有万物,一切是剑。
战略上要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两个字“高度”。高度越高,资源越大,空间越大,手段越多。
破局高度:战略对抗点上移
破局之道,除了想不到,我们还要玩高度。它会让你脱离低层次的恶性的竞争和循环。在战略上、运作上,专业的话叫"战略对抗点上移"。
我讲两个例子。
①可口可乐新总裁问员工:"可口可乐是什么?"大家说是饮料。他说不对,大家说是碳酸饮料,他说更不对。他说:“可口可乐不是饮料,是水。”把对抗点上移了。上移了后,它面对的不仅仅是百事可乐,盈利空间大了,盈利点多了。
②再讲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案例。一位企业家在天津卖灯泡,她说:“竞争压力太大了,所以成立了一个灯光艺术园区的设计公司,专为工厂厂房小区设计灯光花园,生意一下好多了,运作的资金都按亿走。”我说:“你是不是改行了?”他说:“没有,我听了你的课以后,把对抗点上移,把灯光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来经营。一些三四线城市,我为整个城市做灯光设计,经过我设计以后,晚上两三点灯火通明,人气沸腾。”
我看过一个讲座叫“夜间经济”,当这个城市的亮度提高一度,经济增长0.86%。亮度和经济是有关系的。
在对抗点上移,我想借用李践老师的两句名言:"择高而立,高维运作"。
第一是跳出问题看问题,高维观察。别光看你的行业,跳出饮料看到水,跳出灯泡看到灯光艺术园区。
第二是发现那些没有联系的联系,万物一体。你的企业和他的企业,这个领域和那个领域,这个省和那个市,它都有联系,只不过是你看得到、看不到。
我在上课的时候,会给大家提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作业。南海问题真正的解决方法是在南海吗?不在,南海问题有时候在北海解决,有时候在南海解决,有时候在东海解决。
中国传统的耳熟能详的成语"杀鸡儆猴",就是这个意思。万物一体了,猴的问题鸡解决,鸡的问题鸭解决。
第三,解决问题是良策在问题之外。中医是全身系统的理疗,看的是系统,看的是全局。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我用一个延安换一个中国值了"。这是高维的认识。
破局之势:先胜而后求战
进攻还是防守?核心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防守为自保,进攻为歼敌。《孙子兵法》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让自己立于不败,再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
遇到对手,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干掉他”。但孙子认为这是错的:你该想的不是如何击败别人,而是如何不被别人击败。
真正的战略家,追求“先胜而后求战”,而非“先战而后求胜”。
高明的战略家把“胜”分为两种:战略上的胜,和战术上的胜。高手在开战前,就已赢得战略胜利——至于打或不打,已不影响结局。
这就是《孙子兵法》的“先胜思想”:功夫下在交战之前。用专业术语说,叫“战略对抗点前移”;用大白话说,叫“把事儿做在前头”。
讲个故事,有三位船长:
第一位,遭遇风暴死里逃生,船损人伤,成了英雄;第二位,凭借严密组织顶住风暴,船人无损;第三位,提前研判航线风险,直接绕开风暴,平静抵达。
乘客感激第一位,媒体歌颂第一位,政府表彰第一位——但最好的船长,其实是第三位。真正的强者,用战略规避风险,而不靠勇气对抗风险。
扁鹊三兄弟也是如此:
长兄治病于未发,无人知晓;仲兄治病于初起,略有薄名;扁鹊救人于危重,声名远扬——但医术最高的,恰是名不见经传的长兄。
所以,真正的高手,不求力挽狂澜的英名,但求云淡风轻的从容。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摆脱低层次竞争的关键,就在于把对抗点前移——用战略的确定性,对抗市场的不确定性。
力量之源:顺“势”而为
如何获取更大的力量?商战离不开资金和资源,但若只计较蝇头小利,终难成大事。这就引出了“势”。
“势”字,上执下力,既关乎力量,更关乎能量的运用。
所谓“势”,是力量在特定时空下借助外部条件所形成的有力蓄发状态,或是通过对接外部能量场实现自我增能的过程。
增强实力、高效发力、以小搏大,皆需借“势”。
何为“势”?它是一种巨大而不可阻挡的能量场。
战略家所要做的,并非感受其存在,而是掌控和运用它。朱熹有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势来之时,巨舰轻如毛;顺势而为,方可自在而行。反之,则枉费心力。高手正因懂势、用势,方能行于中流。
“势”可分而论之:
-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流动与速度可创势,金融本质即通过流动创造财富,但流动须有节,过快过急反致危殆。
-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势也:位势带来能量。无位势,企业如蝇;有位势,方能居高临下。
- 度势:辨势之走向,知进退之机。企业须明自身处于顺势或逆势——顺势可躺赢,逆势须早调。势至顶点必回落,见好就收是关键。
- 借势:狐假虎威,站在巨人肩上。雷军言:“找对台风口,猪也能飞。”AI、大健康、新能源、养老……皆当代风口,须善借其力。
- 造势:无势则造。当初在08年奥运会之际,李践借“万人长跑”广告策划,由无名至瞩目,正是造势成事、借势而上之典范。
故曰:势利相生,有势则有利——胡雪岩云“先取势,后求利”,是为智也。
最后,以不变应万变,仍可回归孙子之言:“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唯有自强不息、做到无懈可击,方能以静制动,应对万变。
结 语
最后,送各位一份礼物:这十六个字——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这讲的是动静之机、刚柔之道。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一击必中。
沃尔沃的一位高管曾从中悟出八字心得: “沉默是金,一剑封喉”。
意思是:时机未到,便如处女般沉静低调,积累力量,让人放松警惕;时机一到,便如脱兔般果断出击,疾如闪电,不留余地。
真正的高手,懂得在沉默中蓄力,在关键时刻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