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用户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找到用户的真痛点?
答案是:在场景中找痛点。
什么是“场景”?场景是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会选择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用户使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想解决什么问题,以及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体验等。
以经营过桥米线店为例,用户的场景是从用户踏进店门的那一刻起,他们所接触到的每一个细节。比如,用户进入店内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用户在吃米线时的感受、反应等,这些场景都是我们应该去关注、去研究的。
再以酒店为例,酒店的场景是从用户抵达酒店的那一刻开始,直到他们离开酒店,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构成了用户的场景体验。
比如,当用户抵达酒店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酒店的外观和停车场的便利性。他们步入大堂,会感受到大堂的装修风格、灯光氛围和接待人员的服务。当用户进入客房后,会关注房间的大小、布局、卫生情况以及设施设备的完备性。床铺的舒适度、卫生间的洁净度以及空调的冷暖效果等,都是影响用户场景体验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要研究场景?
研究场景是将用户置于具体的使用场景中来。洞察其痛点,它可以帮助我们实事求是地找到用户的真痛点,避免自以为是。
如今,很多企业经营者“错”在哪里?“错”在离用户太远。谁离用户最近,谁就离竞争最远。
有的企业经营者长时间脱离一线,难以察觉用户使用产品的实际场景已经改变。这就好比用户在吃米线时根本没有喝过汤,而我们还在研究如何把汤做得更鲜。
有的企业经营者过度关注产品的功能和技术创新,却忽略了用户在具体场景中的真实需求和体验。他们往往陷入了一种“自我感动”的状态,认为只要产品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用户就一定会喜欢。
这些“忽视用户场景”的思维方式往往使企业偏离了寻找用户真痛点的轨道,最终找到的都是伪痛点。
什么是“伪痛点”?
有一次,我和太太逛商场时,注意到一条围巾颇具美感,遂产生购买之意。这时,太太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打算在哪里佩戴这条围巾呢?”我仔细思考后意识到,我既没有佩戴围巾的习惯,也没有佩戴围巾的场合。
太太的提问实际上是在引导我思考围巾的实际使用场景。尽管我已将围巾拿在手中,但最终放弃了购买。这就是伪痛点的体现。单纯的欣赏与喜欢仅仅代表个人的感受,并不等于用户真痛点、真需求。
企业所有的动作都意味着成本。如果企业“独一无二”的努力和投入不在用户需要的正确方向上,那么花的力气越大,错得越多。此时,企业的投入和努力只能沦为一种“秀情怀”的噱头,或者是一种无用的“炫技”,抑或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
请记住,凡是脱离场景的用户痛点,都是企业的一厢情愿,都是企业的自以为是,都是伪痛点。要找到用户的真痛点,企业要回到场景中去,在场景中洞察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本文摘选自书籍《错位竞争》,李践著。
了解李践老师相关课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