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是战略,定价就是标准,定价就是资源配置。
定价是高杠杆
如果企业想增加收入,那么只有两个途径:要么提高价格,要么提高销量。
如果这家企业想要提高销量,那么必须再投入一倍的兵力或者再开一家店。
但是,这样做谈何容易?你要复制一家店,意味着你需要复制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店面、店长、员工、所有生产工具、客户资源、管理能力等。所以,量的复制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相反,如果从调整价格入手,收入的增长就一定是立竿见影的。
行动教育创始人、董事长
企业管理畅销书《赢利》《将才》作者
美国沃顿商学院曾经披露过一组数据:如果飞利浦的电子产品价格上升1%,利润就上升28.7%;如果福特汽车价格上升1%,利润就上升28%;如果雀巢的产品价格上升1%,利润就上升17.5%;如果可口可乐价格上升1%,利润就上升6.4%。这些数据充分证明:定价绝对是提升利润的杠杆。
定价是全局
10年前,我们在四川接受过一家媒体的采访,记者问我:“李践,你来做什么?”
我回答:“帮助中小企业做升级。”
记者问我:“怎么升级?能不能举个例子?”
我告诉记者:“在采访的前一天晚上,我在成都的一家小店里吃了一个兔头,这个兔头定价2.5元。显然,这家店根本不可能赚到什么钱。因为这背后除了兔头的成本,还有房租成本、生产成本、服务成本……什么叫升级?如果换成我来做,我就要做高品质的兔头,把兔头定价提高到30元甚至50元。兔头卖那么便宜,都对不起那只为它牺牲的兔子。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义它的逻辑,想方设法通过创新把产品价值做起来。我们卖的不是原材料,也不是劳动力,我们卖的是价值创新。”
我们的课堂上曾经来过一家特殊的企业,这家企业是一款“国民级”保健品的代工企业,这款保健品在终端渠道的零售价接近200元,而这款保健品每年为企业贡献的利润超过20亿元。
我们好奇地问这家代工企业的老板:这款售价近200元的保健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他告诉我们原材料成本不到5元。这才是经营高手的定价逻辑。否则,这家保健品企业哪里来的实力重金投入推广?又哪里来的重兵投入渠道呢?
*本文摘选自书籍《赢利》,李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