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两场大雨,冲毁了河南的小麦,也冲烂了陕西的樱桃,农民的心血,一时间全都打了水漂。
2023年,我国累计生产粮食6.95亿吨,累计进口粮食1.62亿万吨,粮食的进口速度增长了11.7%,对外依存度逼近20%。
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粮食安全的动荡形势,是挡在中国农业面前的两座大山,正在催生一场农业巨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里,有一家叫国光股份的企业,持续40余年和农民站在一起,一边帮助农民与天干和地斗,保粮保产,一边研发新型植物调节剂,帮助农民增效增收。从吃得饱到赚得多,他们一直探索用科技激活农民的生态资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光股份已发展成为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的上市公司,在中国的销量也名列前茅。
如何长期赢得农民信赖,就算产品贵,也说国光好?【迈向第一】校友企业案例栏目有幸专访到优秀校友国光股份(002749)董事长兼总裁何颉,在他的谈吐之间,流露出独特的“国光之道”,也为我们展现出一家可以传播的“国货之光”。
国光股份董事长兼总裁何颉
国光股份《校长EMBA》学习团队
老师下海创业
在小作坊里带出上市公司
国光,源自一位物理老师的下海创业。
1948年,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取得全面胜利,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在第二年宣告正式成立。
也是在1948年,国光股份的创始人颜老师在四川乐至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生,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那时候,家庭条件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
颜老师,如今已经76岁高龄
1984年,颜老师36岁,是一所师范学校的物理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篇国外研究报告里,洞察到了植物保鲜剂的工作原理。出于对植物的深厚理解以及丰富的生化知识储备,在饱受饥饿之苦的困顿下,颜老师决定:要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研制出保鲜剂,帮助家里以及乡亲们的红薯顺利度过寒冬。
于是,他发动自己的几个兄弟姊妹,租借了村里的保管室,依靠两口大铁锅,开始了植物保鲜剂的研发。
“红薯腐烂是因为表层附着了一些菌群,菌群逐步从表皮向里侵蚀。颜老师研发的保鲜剂逻辑是,在红薯表面附上一层保鲜膜,阻断菌群的附着和入侵,这样红薯的保存时间就能更长。”何颉董事长悉心分享技术原理。
当时,研发条件很差,更何况在农村。大量的试剂从哪来?实验的红薯从哪来?精密的实验怎么做?缺工具、缺原料,这个藏在村里的家庭小作坊,除了咬牙坚持,几乎一无所有。
早期的国光工厂
经过一番不懈努力,颜老师的红薯保鲜剂真的研发成功。先在自己家用,效果不错,于是决定给乡亲们推广,反馈也非常好。这让颜老师坚定了信心,他心想:“既然已经掌握了基本原理,那就接着干!”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土豆保鲜剂、苹果保鲜剂、鲜花保鲜剂......都排队进入了这个小作坊的研发行列中。
得益于坚持研发,国光的针对性产品越来越多,从那个年代帮助乡亲们保存粮食,到后来帮助乡亲们种植粮食,国光的品牌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企业的责任也在一次次增产保收中得到升华。
“人有治病的药,也有保健品,相对应的,植物也有治病的药和保健品。病毒侵袭,用杀菌产品;虫害频发,用杀虫产品;根系细弱,用壮根产品……”何颉董事长对国光产品如数家珍。
据FAO数据显示,全世界由于病、 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国光在做的事情,正好是挽救这潜在的三分之一。
现在的国光一角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
要知道,植物千差万别,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特性和生长需求,玉米有玉米的特性,茄子有茄子的生长周期,每个作物都有个性化的保产措施。人体的组织都差不多,但植物的需求都各不相同。如何对不同植物都行之有效?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
另外,除了植物本身,土质对效果也有巨大影响。中国地大物博,东南西北都展现出不同的风土地貌,如何确保国光产品能够适应这些多变的条件,同时克服自然灾害的挑战和植物多样性的考验,并满足不同地区土壤特性的需求?这同样需要大量实验和研究来解决问题。
再者,不同的时代,对农业种植也有不同要求。过去十年里,城市化进程占了大量农耕土地,减少了务农人口,而需要养活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入,成为了国光肩负的时代责任。展望未来,国光面临新的时代命题:如何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植、最大化收益,提升种植业者的种植水平。
40年国光,如何顺应时代变化,一路走来?
40年国光,如何抵挡集中度低、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中国销量前茅的企业?
在访谈中,他说:“产品和用户,永远是国光的生命线。”
早期,颜老师在用户田间了解产品效果
把研发扎到田间地头
用5年种一个长期主义的因
国光的看家本领,到底是什么?
“对于国光来说,这40年,有两条生命线千万不能丢:一个是持续研发不断改良产品品质,一个是服务好中国的5亿农民,让农民们提效增收。
农民是非常实在的,他们要的是效果。如果今年用了国光的产品,发现没用,明年就不会再买国光的产品,就是这么直接。所以对国光来说,做大市场的根本是持续有效的产品。”何颉分享道。
这就意味着,国光必须持续且尽量多的研究透作物的生长特性,必须了解各地土质的差异,并且考虑不同生态环境下作物生长的常见问题。
为此,国光只能回到一切的原点,铆足干劲做研发,技术上种因,市场上得果,这是顺应商业的因果关系。
据何颉描述,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光不仅自有一块3400亩的实验用地,2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还和全国各地大量的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这种合作的模式是国光租借农民的地做研发,成功的收益归农民,失败的损失归国光。把研发扎根到田间地头。
2023年,国光推出了作物全过程解决方案,这又是一次深刻创新。因为又一波农业形势强悍袭来。基于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这些人中的相当部分缺少种植经验,他们非常需要一套可靠的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帮他们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实现高回报。
有人成功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回乡创业,激发乡村活力,实现农民富、乡村美、农业强,所以国光再一次踏浪而行,做客户未来需要的产品。
国光是具备市场先知的。对于这套全过程解决方案,国光在5年前就已正式着手筹备。200多人的研发团队,从2018年就开始奔走于中国的天南地北,“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做实验。作物都有生长周期,通常情况下,做一个实验就长达几个月,研发团队要离得了家乡,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艰苦。
国光研发团队在田间地头
“我们的研发团队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但好在大家都是学农出身,对农业有深深的情感,就算再艰苦的工作环境,大家的投入度与稳定性都很高。国光也坚持每年拨出几千万的研发费用,支持研发部门做产品突破。2022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超过5600万,同比增长超过了28%。”何颉分享道。
据国光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国光共计有291个农药产品登记证,比2021年度增加了42.65%,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118个。研报显示,国光是目前国内植物生长调节剂原药及制剂登记产品最多的企业。产品多,意味着可以给更多的作物提供解决方案,就能切中更多农民客户的需求。
为什么一定要给农业上“植物生长调节剂”?
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未来农业的五大新技术之一,与传统农药相比,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都只能起到保产作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展现出了成本效益高、见效快、能显著提高收益并节省人力的优势。它不仅能控制作物的生长周期,促使作物按照预期的方式生长、发育、开花及结果,还能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
另一方面,传统农药带来环境污染、土壤盐碱化、害虫耐药性提升等问题不可忽视,使用精细、收效快、效益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保护环境与土质,帮助新一代农民解决新时代的种植挑战。
何颉随后分享了几个关于植物的小故事:
“向日葵,我们通常看到的是一个秆上一个花,实际上,它的每个叶片都会长出一个侧芽,如果不人工干预侧芽的生长,就会一个秆上长出多个花,导致每个花的瓜子产量都不高。以前,这种侧芽都需要人工一个个摘除,面积越大,工作量将无法估量,而现在,只要在每个侧芽滴上国光的调节剂,就可以抑制侧芽的生长,大量节省人工。
棉花,以前成熟的时候需要人工去采摘,而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非常大,每到成熟的季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采摘,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现在的棉花采摘基本依靠机械采收,但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就是采收时棉花的叶片还没有脱落,会和棉花混在一起,那么,如果棉花在采摘之前用了国光的调节剂,使所有的叶子提前全部脱落,那么机器吸上来的棉花就基本能是干净的。
小麦,2023年河南发洪水,造成了大量小麦倒在了淤泥里,洪水退去后,小麦就直接埋在地里,烂在地里,这是非常可惜的。国光有一款产品,可以大幅降低小麦的生长高度,这样小麦就不会因为长得太高而倒在淤泥里,洪水也基本不影响收成,我们把这个叫做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也就是提高作物在自然灾害与极端天气中的生存能力。”
像这样的故事,国光还有很多,植物的一个病,就有一味药,种植的一个难题,就有一个技术。
40年国光,靠的是对研发的坚持,对产品品质的创新,才换来了农民的持续选择,业绩的持续增长。据了解,国光目前是中国调节剂领域销售额最高的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16.48亿元,同比增长21.34%,近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也达到了20%,“未来,我们应该也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速增长。”何颉对国光的未来胸有成竹。
研发是手段,产品是本质,国光的长期主义是因为持续的价值创新与产品品质的“一米宽、万米深”。
国光内部作物培训会
把1000多名大学生送到田里去
十九年感恩,打造国光品格
一手抓品质,一手抓服务,植物调节剂虽好,但仍处于市场导入期,大量的农民不了解,不会用,就看不出产品的效果,于是国光决定:在服务上下功夫。
关于服务,国光也有一个如同家书的故事。
80年代,浙江衢州的一位农户购买了一包8分钱的国光辣椒灵,使用后发现辣椒不仅没有长得更好,叶子反倒越来越干枯,农户很是着急,找到厂家理论。
颜老师一听到消息,就立马从四川赶到浙江,一路辗转到了衢州,深入调查一番,才发现是农户在使用的时候没有掌握好配比,导致了过量使用。后来,颜老师亲自和农户一起做对比实验,悉心讲解了植株枯萎的原因,叮嘱了正确用法,并额外赠送了几包产品给农户。
为了8分钱的产品,颜老师花了3000多元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国光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的服务精神。而这个服务意识,也深深地种在了国光的基因里。
在如今的国光团队里,有1000多人长居田间地头,为用户解决种植难题,帮助用户实现增产增收。
国光服务团队为农民讲解产品与方案
这1000多人,超过90%来自于农业院校的大学生,他们自毕业以来就加入国光,经过系统的技术营销培训,就扎根在田间地头,帮助用户实现提质增收。
“对国光来说,这只是几块钱的产品,但对农户来说,那一亩地就是他的天,不及时处理,损失谁来背?”何颉经常告诫服务团队。
目前,国光的服务体系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并为了让农户更方便地买到国光产品,在全国二十几个省份都建立了仓库,经销商覆盖到县级,服务覆盖到村级,技术人员覆盖到中国的一块块农田里。
对于国光来说,用户永远是企业大树生长的土壤,好的服务就像调节剂,能帮助企业提升抗逆性,实现企业的保产增收。而这,一定不是国光一家企业的大道,也是所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必备能力。
国光股份《浓缩EMBA》学习团队
国光获评第7届企业家校长节“2023年度十大最受尊重雇主品牌”奖
服务是触达用户的最后一公里,用户为本,则服务为重。对于国光的用户来说,服务源于员工的技术与方案服务,也源于经销商的终端服务。如何把用户为本的理念,落实到2000多人的国光组织以及5500多个(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经销商伙伴的行动中?
在国光,有个长达十九年的老传统:感恩节。内部员工称之为国光大家庭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国光感恩节承载着文化的传承、合作的深化、组织的建设等等各种职能,而其中与用户息息相关的,则是将“感恩之心”也植入到服务中,以利他之爱彰显国光的品质与风格。
第十九届国光感恩节
国光感恩节的确立,源于2004年创始人颜老师到美国考察时,正好碰到美国人过感恩节。颜老师认为,一家公司的成长离不开内外部对国光的帮助,常怀感恩之心,“记住他人恩情,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商业向善,才能让国光持续壮大。
国光感恩节,不仅是感恩内部员工,也是感恩外部经销商,以及国光的合作伙伴。2023年10月,国光第十九届感恩节在五大主分会场成功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余位优秀经销商代表、国光大家庭全体员工和部分员工家属,共计两千多人相聚一堂,共度国光感恩节。
第十九届国光感恩节主会场
何颉董事长做主题分享
国光经销商做主题分享
集体婚礼
游园活动
国光的感恩文化,十九年坚守,时光酿酒,香气四溢,推动着国光的发展,也维系着全体国光人,更以感恩品格触达全国用户。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仓廪实,天下安。
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14亿中国人口,种植土地18亿余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29亩,其实远远不足世界平均水平。20%的粮食依赖进口,进口过度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潜在地缘政治风险极高的国家,粮食安全仍在高紧张度平衡。
另一方面,中国农村人口连年减少,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人也越来越少。
中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49—2020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几年,国家提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聚焦资源关注“三农”问题,提出乡村振兴,号召回乡创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等等,一套政策组合拳,正在努力把沉默于乡村的数以百万亿的生态资产价值激活出来。
国光的事业,恰好乘势而上,帮助用户提高单位面积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强农亦强国,这正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责任与力量。
为了助力农民成功,国光还力求带动产业发展。为了成就合作伙伴、赋能行业发展、服务员工成长,国光发起并成立国光商学院,将企业三十余年的发展经验,总结并分享给与国光一同成长的合作伙伴,助力国光的合作伙伴一起做大、做强、做久,也以“建农资行业一流商学院”为使命,力求助推中国农业良性高质量发展。
回顾国光40年,作为一家企业,它守住了商业的两条命根子:产品与服务,所以持续增长,位居龙头。
同样作为一家企业,它也在秉持“助种植者和员工实现愿望”的企业使命,从让农民吃饱饭到让农民富起来,勇担时代责任,护航国家粮食安全。
如果你只把国光的故事当故事看,那你只能收获故事。
如果你深入看国光,你会看到40年的战略坚守、看到40年的价值创新、看到40年的产品为王、看到40年的客户第一、看到一家龙头企业不仅需要商业价值,更需要社会价值……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国光股份官方渠道,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