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教育

首页
>学术观点
>李践:企业增长要形成导航思维
李践:企业增长要形成导航思维
2023-03-09 00:00:00作者:李践



12月8日,行动教育成功举办大型公益直播教学,主题为《增长导航:找到未来增长路径和方法》。两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行动教育董事长兼CEO、《浓缩EMBA》主讲导师李践向全球企业家详细阐述了:增长导航是什么、为什么要导航、怎么做增长导航。

“增长是件很难的事情,导航思维把增长变得简单高效。为了做好增长导航,企业需要未来十年、五年以及当下一年的可持续增长计划,”李践老师认为,对企业来说增长不是不是瞎子开车,而是像导航系统一样,把一把手的增长蓝图,拆分到每人每天每件事的增长地图,形成‘算、路、人、管’四大飞轮驱动落地。

实战型导师加实效性课程,成为此次直播教学的最大亮点,吸引了企业家们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此次直播有超2万家企业集体组织学习。以下为授课实录,部分内容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增长导航》。


这个主题和模型不是今天的新方法。行动教育在2007年就形成了增长导航的模型和工具。15年来,我耳闻目睹了成百上千家企业,他们的企业家使用这套工具,有的企业从负增长走向正增长,有的企业从小增长走向大增长,还有的企业从一次性增长、偶然性增长最后走向了必然性增长、持续增长。


这套经典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了很多企业解决增长困局、卡点以及盲点问题。也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帮助我们的同学们解决在增长的道路上遇到的挫折或者障碍,让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增长。接下来我们进入主题。


今天的主题叫《增长导航》,讲的是未来十年、五年以及当下一年的可持续增长计划。从三个维度来讲:1、增长导航是什么?2、为什么我们没有增长?3、增长导航怎么做?



增长导航,是什么?


增长导航是什么?它是两件事连在一起:增长+导航。


增长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是必需的。企业就像植物一样,不生长就走向衰亡。但是在增长的道路上非常有难度、有挑战。那导航是什么?就是A点到B点怎么走。




一、增长像导航一样


举例:我今天在上海要开车到广州,如果没有导航会怎么走?这个难度就大了。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很容易出错。企业和开车是一样的道理,每天都要做决策、做选择。怎么能够保证所有这些决策都是正确的?增长导航是把增长变得简单高效、就像一套导航系统。


所以,在十多年前,行动教育的老师们就在思考,能不能把这个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化,最后形成一种导航思维?就像我今天从上海到广州,我不知道路,但因为我有一个导航工具,就照着路线图走。


二、目的+路径+管理,简单高效


管理都要形成导航思维。接下来我想到哪里?首先是目的,你想去哪里,增长多少?你要飞多高、要飞多远、你到底想要什么?导航是以终为始精准定位。接下来马上就是路径。知道起点和终点,马上路线图就出来了。然后你马上就知道需要多少时间、中间需要多少加油。这需要解决一些管理问题。


这样,一个原本非常复杂的事情就变简单了。增长是件很难的事,你的10年、5年、1年如何增长?相当困难。这节课就要把复杂问题一个一个抽丝剥茧,变得高效,变得简单,变得可操作。这就是行动教育的教学方针,叫大道至简。



为什么不增长,问题何在?


那么作为一个组织他为什么不能增长?影响他增长的问题、卡点和障碍到底是什么?第一个就是一把手失职。

一、一把手失职,没有增长欲望和意志力


一个组织要想达到增长,不管组织是大还是小,不管是制造业或是服务业,增长的发动机在这个一把手手里。他有没有增长的欲望、增长企图心、强烈的目标感、坚强的意志?

如果这个老板鼠目寸光、盲人摸象、得过且过,甚至消极躺平,那怎么增长?增长绝对不可能是天上掉馅饼,增长是要拼命的,要争分夺秒,要努力到无能为力,要竭尽全力去奋斗。增长的背后是意志、是目标、是组织、是严密的计划,是上下同欲调动所有资源。

所以增长的第一个卡点,就卡在一把手失职,他没有增长欲望,没有增长的动力,没有增长的决心。当他遇到障碍了,没有钢铁般的意志,不能攻坚克难,于是他放弃了,这当然不能增长。

二、一把手思维受限,缺少危机感


那欲望的背后又是什么阻碍了他的增长思维?是没有危机意识。大多数没有增长的组织,没有思考到危机,他们不知道企业这个组织模型其实是危机四伏。

企业的游戏规则就是收入-成本=利润。当从工商局拿到营业执照那一天开始,整个企业的游戏规则就开始了。企业家就像运动员,就要和时间比赛、和对手比赛、和市场的资源以及空间比赛,要跑过时间、赢过对手。

这个时候用什么方法衡量他?也就是收入-成本=利润,10-8=2。这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背后的逻辑是1:100。什么意思?企业收入的入口只有1个,就是用户。但从拿到营业执照起,成本就开始出去了,成本有一百个出口,每天、每人、每件事都在花钱,时时刻刻都在花钱,每分每秒都在花钱。

不仅如此,成本不是在后面、而在前面。钱是先花出去的,你先要有地、先有房子、先要找员工、要采购、要生产,然后做出产品卖给用户,钱是花在前面,而且出口太大。

这意味着企业的成本是必然的,但是收入是偶然的,他根本不知道客户在哪儿,今天能签多少单、有多少收入、客户是变化的。这种偶然的入口又窄又小,但花钱是不可抗拒的。我们经常形容一个组织赚钱就像“用针来挑土”,花钱就像“用水来推沙”。

三、企业两大杀手:时间+对手


在这个逻辑背后,企业面临着两大杀手。

第一是时间。请注意,时间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成本。用工成本、房租、土地、银行利息……方方面面全是用时间来做计算的。所以对一个组织来说,一定要跑赢时间,赢在效率上。

第二个杀手来自对手。你做得快做得好还不行。今天是全球采购,要想赢得用户,你必须超越对手。要比对手做得更好,甚至和对手做出差异,这样用户才会选择你,这个难度相当大。

一把手知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危机和挑战?知不知道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花钱的机器?知不知道增长是一种使命,是一个老板、一个企业家、一个创业者的责任。这就是游戏规则。

如果企业不能增长,意味着什么?不是增长本身的问题,而是他的收入、员工的福利、未来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好的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等等,这些都不可能完成。

所以,再一次回到增长的第一核心要素,一把手就应该是首席增长官,要把增长当成自己的职责、当成自己的目标,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要想到怎么去获得增长。


增长导航,怎么做?


有了一把手的动力,还得有能力。这个能力是什么?今天就要把这套增长的导航工具给到大家。总结为四个词:算、路、人、管。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一套复杂的地图表格。

一、算:蓝图

先从算开始说起。谁算?就是一把手。首先从一把手开始,他要有增长思维就必须懂得有一套东西要会算。


算什么?算时间、算空间,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增长的领导人,不能只是低头拉车,同时他还要仰望星空、抬头望路。


1、时间思维:10年、5年、1年


10年讲的是这个公司的增长战略。战略是一种选择,从A点到B点,你要成为谁,你要做什么?B点是什么?是你未来10年、20年的样子,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这句话怎么落地?总结归纳叫做“未来10年,做什么事能够让你成为世界第一?”


为什么要成为世界第一?因为今天是全球竞争、全球采购。如果你的标准低了,开局就输了。企业家能不能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样子,以终点作为起点,择高而立。这个逻辑就意味着一个长远的规划。


案例:行动教育重新定义战略


2013年我出任行动教育总经理,那时候公司亏损,组织四分五裂,但我们也同样面临着重新定义战略。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是做一家培训公司吗?是做一家能够赚钱的公司吗?不,我们必须择高而立,要做一家世界级实效教育机构。


所以2013年开始,我们定了这个标,要做世界第一,要向世界级的商学院学习。我们向哈佛学习、向中欧学习、向法国巴黎商学院学习。这个学习不仅是我学习,还有团队学习、领导层学习、老师学习,上下一致达成共识。


到现在,行动教育成为一家主板上市公司,实质从今天往回看,他就是一个战略导向的10年增长逻辑。


同学们,我们也要评估自己,我们的战略能够支撑我们的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远的发展方向吗?我们的战略足够择高而立、胆大包天吗?是一份让大家有自豪感的目标吗?我们的战略能够激发人性,激发大家向上的力量吗?我们的战略能够感召别人,让更多的人为之奋斗吗?


2、空间思维:宏观、中观、微观


5年讲的是增长计划。未来5年的增长来自来自哪里?三个维度:宏观、中观和微观。


宏观讲什么?PEST,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一个好的增长型企业家,你一定要符合国家战略,要掌握国家经济的走势、“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目标”,要知道科技的力量,要紧跟社会、人口、需求……。这里面就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中观是什么?中观是产业,是供给侧、需求侧、供应链。微观是什么?微观就是产品、团队、用户、流程、管理,就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


所以为什么没有增长空间?实质是我们没有仰望星空、抬头看路。做企业,如果你只看到了你自己手上的锅碗瓢盆,那当然不行。学习的意思就是升级思维、打开认知边界和增长空间。


请注意,如果要想寻求增长,特别是寻求大的增长、长期增长,它不是来自微观,是来自宏观和中观。这就意味着你要提前布局。


案例:行动教育制定中期发展规划


2013年我接手行动教育当总经理,我们不仅要重新定义战略,要做一家世界级的实效教育机构,同时我们马上要寻求未来增长计划。怎么做?我们给管理团队制定了“四轮驱动”的中期发展规划,来自四个方面:资本、科技、研发和人才。


第一,资本市场。


资本是什么?资本是钱,但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地区,再到中国,全世界资本红利是政策红利。


如果一个企业家他没有迈入资本市场,他赚到的是利润10-8=2,真金白银。但是进入资本市场后,游戏规则就变了。利润的那个就乘以市盈率20倍、30倍、50倍、100倍。100倍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这家企业今年赚的钱乘以100年,利润的总和给了股东,这就是资本游戏。


为什么有这种逻辑?政策、杠杆,而且发展经济必须依赖资本。作为一个企业要增长,增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钱。


特别像我们很多民营企业没有钱。大家都是白手起家,从无到有。马云凑起来50万注册资本金,俞敏洪也是50万,任正非25000,我自己创业也只有几万。如果以这个逻辑你要滚雪球,那你要滚到什么时候?


资本就意味着什么?把股权变成商品,就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有了钱,能够捕捉机会,踩到节点,快速增长;有了钱,能够找好的人才;有了钱,能够采购先进的技术、软件;有了钱,能够快速地做品牌,做渠道渗透……好多事情都需要做,但背后是钱的问题。


有了资本思维,不仅是前端的融资问题,还有上市后面的收购、兼并、发债等一系列动作。所以,从西方到东方,那些持续增长的组织背后,实质都有一个资本飞轮在支撑。


案例:行动教育拥抱资本市场


回到2013年,虽然行动教育那个时候是亏损的,但还是坚定不移地给团队讲,我们要上市。在哪里上?在中国。门槛是多少?创业板5000万的税后利润,主板8000万的税后利润。


那有人会说:你现在亏损,还要上市?非常对,就是亏损还要去上市。为什么?我们就是要让自己去面临挑战。


我知道我们现在是亏损、我知道中国上市的门槛很高,所以我们不得不增长,不得不奋斗,不得不鼓舞所有员工,要有钢铁般的意志,要规范经营,要抓管理。不增长怎么上市?所以一切都是不得不。这就是人性。成功背后都是被迫成功的,很难是顺水推舟。


第二,科技引领。


有了资本还不够,人类整个发展历史,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今天走到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意味着互联网、大数据,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


未来10年、100年,绝对会更加数据化。信息化一定会渗透到我们的企业、商业、流程里来。


举例,信息化里面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硬件、软件。就拿今天的手机来看,我们今天买东西就坐在家里面,我们今天看东西打开手机。一个用户,他通过科技,生活变得更高效、更简单了。


案例:行动教育信息化管理


企业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也要运用科技把企业变得高效、简单。所以2013年行动教育成立了财务共享中心,成立了上市工作组,财务副总裁挂帅,我做组长他做副组长。


紧接着我们建立了IT共享中心。当时没有这套班子,那就马上搭班子。加上人、设备、软件、CRM、财务软、营销软件、客户关系软件,包括今天的EHR,人力资源软件……我们一共有20多个软件系统,每年平均下来投入大概在200万左右。


200万的投入对一家公司来说并不算多,但它是积累、是趋势,它能够降本增效,重塑管理。通过数据化精准决策,管理产品、团队、用户、管理、流程,能够让我们的动作更简单。所以过去是靠人,未来要靠系统、要靠软件。


管理数字化、IT软件化以后,我们的盈利能力提升了,利润也提升了。后来行动教育上市遇到审批,IT系统能够让客户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让我们的利润、收入和成本明明白白。


资本市场、科技引领,这一切我们叫趋势的增长,雪球是越滚越大,未来你的护城河也越滚越高。


第三,研发赋能。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要有增长,他一定要站高一线,要从企业走向产业。接下来看供给产业链。


供给意味着什么?有的行业是研发,有的行业是原材料。比如农业畜牧业,他有牛奶,有种子。对行动教育来说,我们不存在原材料,我们是知识、是研发。


案例:行动教育成立研发共享中心


2013年我们成立研发共享中心,目的是什么?每年都要为公司研发至少三项创新产品,每年要帮助老师创新管理工具。像今天的增长导航,2007年就做出这个模型了。


研发中心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一个新产品的后台,未来就会有更新、更好、更升级的产品出来。


第四,人才梯队。


未来不是工厂导向,是市场导向、用户导向。市场来自哪里?来自员工、团队。所以一个企业的增长来自人,企业长期发展来自人。增,增人效;长,长人数。所以我们需要人,增长的核心是人。


麦当劳,今天成为世界最大的餐饮集团,靠什么?不是一家店,是一百、一千、一万、两万、三万、四万家店。星巴克怎么增长?一家店、两家店、三家店、四家店……可口可乐怎么增长?一个工厂、两个工厂、三个工厂……


除了工厂以外,市场怎么增长?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到四线城市,到农村,到每一条街,每家每户……这是什么?市场的渗透,像毛细血管一样,那就意味着有多少人?有多少“兵”、有多少“将”、有多少代理商、有多少经销商、有多少市场团队……


这就是人、就是增长。一个个体户怎么增长?一天24小时就两个拳头怎么增长?增长来自于人。


案例:行动教育成立“行动军校”


所以2013年开始,我们马上开始建军校,新兵连、少将营、大将营,将帅营,千里马项目、管培生项目……


人才梯队建设,目的是什么?增长,就是增长。从一个公司到十个公司,到二十个公司、三十个公司,以及未来四十、五十、六十……没有什么一口吃成胖子,他就是这样头拱地,朝着这个计划持续地增长。


最后发现这四个方面他是一个规律。他的核心是科技、教育、人才。所以作为一个组织来说,你都应该思考这一套增长飞轮。一个好的未来十年的战略规划和四轮驱动。


说到这里,增长是什么?要有坚强的意志、清晰的目标感、顽强的斗志、艰苦奋斗的决心、攻坚克难、排忧解难。没有这种逻辑,这个车怎么会启动?


当我们知道路径,但是车的四轮驱动在哪里?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增长从一个人到一个班子。


首先从一把手开始,他要仰望星空,绘制增长蓝图。然后,从一个人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什么?就是副总裁,财务副总裁、IT副总裁、研发副总裁、人力资源副总裁、业务副总裁、营销副总裁等等,可能都在这条线。他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团队。


从这个时候开始,每年都要设定目标,明年2023年是多少、2024年是多少、2025年是多少,五年后是多少?请注意,它不只是五年规划,你要推陈出新、持续迭代、不断完善,这就是增长。


总结一下,刚才这段讲什么?十年增长战略、五年增长规划,讲蓝图、讲四轮驱动,从一个人到一个班子。但是这还不够支撑企业当下的增长,接下来讲增长之路。


二、路:路径


关于增长导航,我们有了远期方向,有了中期规划,我们还得从当下做起,也就是说明年2023年,我们怎么增长?我们的增长之路在哪里?


所以第二个重点路:路径,增长之路。这个增长之路是什么逻辑?接下来怎么找到增长点?基于增长点怎么调集资源?怎么分清本末、分清优先顺序?


增长之路可以分成九宫格,3×3,九宫格地图。从西方到东方一百多年来,在企业的组织发展中一直存在着这套规律。他的增长实质就像是像阶梯一样,分成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


横轴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讲什么?是讲时间、讲周期。企业现状不同,增长的手段是不同的。


那么纵轴对应过来是什么?是企业的三个核心要素。第一个要素叫用户,这是一切增长的源头。用户是谁?他在哪儿?能增加多少?第二要素是产品。准确说是产品价值。第三个要素是团队。


这三件事情是企业的三大核心要素,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不管大公司、小公司,最终都是这三件事:你的用户是谁、什么产品、谁去做?这样一乘就发现三三得九,所以增长的可能性会有这九个方向。


首先第一曲线是讲什么?主营业务、拳头产品,不管是小公司、新公司都要有主营业务、拳头产品。基于你是一家什么公司,你做什么业务,做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


然后第二曲线是讲新业务,所以他是阶梯的,先做第一曲线,然后再做第二曲线。第三曲线是创新业务。


从时间来看,左边是昨天,右边是今天。左边第一曲线这里是存量市场,他的主营业务可以说叫昨天业务。右边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都是增量市场,新业务转型业务。


为什么是今天?因为增长。如果作为一个常规的公司,他是一个成熟的公司,增长动力和增长关键点在这个地方,增量市场。这两个地方都是增量市场。


所以首先你得知道这个模型。接下来可以看到了,三三得九,九个增长点。


先看客户端。1)首先是老用户,要开发老客户。2)你可以开发新客户。3)你可以开发大客户或者是龙头客户,甚至是新业务、新未来业务。


再看产品端,我们叫价值。因为客户买的是价值,所以在价值导向上:1)他的主营产品叫拳头。好山头不如好拳头。2)有新产品,升级、创新、关联。3)转型业务,要找一个更大的空间。


在团队层面上,1)老团队是第一曲线;2)新团队的增长,这成了增长的关键;3)新业务、转型业务的未来团队。


这样一共是九个增长点。关键来了,时间、资力、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九个方面都做。这就是在管理上特别强调:物有本末、事有先后。本末,本是本质,是关键核心点。我们做事一定要先抓牛鼻子,而且要先看本质,还要分清优先顺序。很多时候我们失误就是本末倒置,而且没有分清优先顺序,我们抓了牛的尾巴、牛的背、牛的毛,最后没有效率。


知道本末,还得有路线图,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路线图,讲企业在什么阶段做第一曲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


阶段一:从0到1亿,聚焦第一曲线


如果一家企业是新公司、小公司,请注意,在你的第一曲线还不成熟时,不建议你做第二曲线,因为资源不够,人力不够、时间不够、挑战更大。


这个时候你要非常地聚焦,要把人力、物力、时间聚焦在核心业务上。因为聚焦就意味着他的速度快,意味着专注,效率高。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个小公司,小到什么程度?基本可以如果你的总收入还不足一亿,甚至你的利润还不足10%,那基本上你就聚焦在第一曲线。


这个时候第一曲线的路线图怎么做?


1)精准锁定用户


一个新公司、小公司焦点从一号人物开始到班子到团队,首先要用户导向,精准锁定用户。你是锁定高端用户还是大众用户?是价值创新还是成本领先?你要做切割、要做细分、要做精准画像,谁是我的用户?把用户精准画像找出来。


2)打造拳头产品


接下来拳头产品,没有金刚钻揽不到瓷器活,没有招牌菜不能开张。你非得有一个拳头产品,我们叫战略大单品。


今天可口可乐能够全世界畅销一百多年,他的战略大单品就是可乐;今天麦当劳做到500多亿的利润,他的战略大单品就是鸡腿汉堡;今天的星巴克能做到这个程度,他的战略大单品就是拿铁咖啡。


所有顶级公司都有自己的尖刀产品,一招捅破天、一针捅破天,一招致命。包括行动教育,我们也是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3)聚焦市场搭班子


接下来基于用户来搭班子。这个时候的班子主要是市场导向、用户导向,还不是生产导向。


时间和资源全部要聚焦在市场上、在用户身上、在销售订单上。所以他要做品牌、做渠道,要在品牌、渠道上投入时间。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果就在哪里。


所以请注意,我们不是一口吃胖的,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所以我们就不着急了。现在反过来看自己,如果现在还很小很小,说明什么?说明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说明客户还不精准。


不着急,一步一步的来,第一步是锁定精准用户、第二步是拳头产品,第三步是团队。这样一步一步地来,这些都是增长点。其实把每一个增长点吃透,做绝,他就是大的增长。


如果你知道了这些增长点,但是没做到位、没有吃透,最后还是丢掉了,增长不了。因为你是和时间赛跑、和竞争对手赛跑。


有了这条曲线,接下来我们的增长点在哪里?


首先是第一曲线,第一曲线保证了我们的收入、现金流、利润、保证了这个模式的成熟和闭环,这是常识。


很多老板最后死是死在哪里?死在没有第一曲线。他们乱了,没有第一曲线,却想要第二曲线、第三曲线。他们太急了。还不具备后面的增长能力,他们的资源和时间、专业、边界根本达不到,他的贪婪害死了他。


注意,这里我说的一个亿指服务业。有的制造业就不是一个亿了,可能第一曲线就要做十亿才行,因为制造业是工厂思维,制造产值和单价相比服务业简单得多。


阶段二:从1亿到10亿,启动第二曲线


当他走到这一步的时候,第二曲线出现了,这个时候必须启动第二曲线,怎么启动?


1)团队-先人后事


第一步是什么?是团队,新团队。比如今天行动教育是一千人,明年要增长50%,那就意味着50%的兵力。


对我们自己内部来讲,增长的核心是团队。因为团队关系到品牌、渠道、渗透、市场……没有人哪儿有增长?人就是增长,人就是一切。


所以首先是这个团队增长,我怎么做呢?明年我们的增长模式,就要把这个指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分解到每一个副总裁,特别是营销线、业务线,每个团队都要增加,增兵扩将,招兵买马,而且必须把时间表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军校要干的事,增兵、新兵、训练,准备打仗。所以第一步团队。


2)产品-价量双增


有了团队接下来才是产品。产品两个维度,一个叫老产品的升级,iPhone今天卖了iPhone 13、iPhone14,他的老产品升级。


老产品升级意味着价格增长,因为增长来自哪里?增长来自收入。收入来自哪里?价×量。


所以增长一定要守住两个重点,一个是价不能跌,不能降。一旦价格降到了成本以下,那就变成负的,卖得越多亏得越大。第二个,好企业的增长来自价量双增,价来自老产品的迭代升级,或者他开出更有杀伤力、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而且这个新产品可能更贵、更有价值。


3)客户-新+老


有了新团队、新产品,有了新的市场,接下来客户是什么?市场,所以这个时候新市场、新区域、新行业,新的龙头都有可能增长,这就是增长。


阶段三:10亿以上,启动第二曲线


当我们走到这一步还不够,接下来企业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可能到了十亿。这时候企业相当于有了竞争力了,他从点增长到线增长,到整个系统增长。


他有增长思维,而且前面提到的四轮驱动增长引擎在转。这个时候一个更伟大的组织,要赢得更大的增长,得有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梦想,所以还要转型、还要再站高一些,再往上走,再增长。


增长什么?新业务、转型业务。新业务、新产品,然后组建新的团队、新的增长部门。


案例:行动教育产品迭代,业务转型


比如拿行动教育来讲,我们早期尖刀产品“浓缩EMBA”,接下来“浓缩EMBA”再升级,推出“校长EMBA”,然后再升级。还有哲学班,还有和特劳特公司合作的定位学院,还有增长学院,还有其他和企业家教育有关联的老产品、新产品等等。


接下来转型,转什么型?从教育转向咨询。大家看行动教育的财报,咨询业务也在逐渐上升,包括战略咨询、营销咨询、品牌咨询、绩效咨询、人力资源咨询、招聘咨询、企业大学咨询……


有了咨询还不够,还要继续转型升级,做软件,把咨询变成软件。还有投资,做股权投资,因为我们了解企业,深度理解或者接触客户,同时陪伴客户,帮助客户成功。


有软件、有咨询、有投资,还有呢?目前行动教育做的是非学历教育,有没有可能做学历呢?针对管理教育的学历教育,有可能。


这个增长空间是什么?在行动教育,我们是专门有增长中心,每月有一次增长会议,然后分成不同的小组,就像赛马一样,多个小组都在寻找增长点,每月都要召开增长会议。这意味着什么?他在寻找未来明天业务。


所以从昨天的主营业务,到今天的增长业务,再到未来的第三曲线转型业务,整个逻辑要抓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今天我只是告诉大家这个3×3九宫格地图,不是让大家都去做,因为你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有限,我们不可能1岁变到10岁,只能1岁、1岁半,10岁,100岁。就是长长的路,一步一步,越过越好,持续飞轮增长。


我们有了路是不是就能达标?还不是。所以接下来讲第三个词:人。


三、人:组织

企业的增长来自人。只有人能创造财富,一切都在人。所以不管是战略蓝图,四轮驱动,还是九宫格地图,不管他做哪一条线都需要人。


首先如果你是小公司,他的增长逻辑先从第一曲线开始。如果你是相对大的公司,就做第二曲线。如果你相对已经成熟了,你的资源、能力、团队、边界宽了,你就远、中、近都在做,一、二、三曲线它是一个组合矩阵。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落地执行计划,人怎么做?


首先是总裁1号人物,1号人物是增长的引擎。整个公司我们要增长多少?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复利法则:


只要从今天开始,每年你的收入增长25%,复利三年以后就增长一倍,五年以后增长两倍,十年以后增长9.54倍。

也就是今天是1亿,五年是3亿,十年后是9.54亿。如果今天是10亿,三年20亿,五年30亿,十年以后95亿。只要持续增长,这个速度它很惊人。接下来看怎么落地。


我们首先做预算,预算什么时候启动?头一年10月份,也就是明年要增长25%,他是什么时候启动?10月份就启动了。怎么启动?实质就是一把手的雄心。


接下来开动员大会。对谁开动员大会?四大天王,人、才、物、销,其实是四大飞轮,四大增长中心。


要想增长25%,首先要达成共识。怎么达成共识?他要有增长规划、增长地图、增长路径。这个怎么来?来自领导人的学习,他必须知道。


像今天开车,如果我知道用导航,那就简单了;如果我不知道导航,那怎么走?所以首先要知道。谁知道?就是1号人物,他必须学习,必须把这个工具拿过来。


其次,知道以后他要开增长会议,就是要开明年2023年我们的预算增长会议,怎么开?


把四大天王找来,四大天王下面有八大金刚。比如营销有线上和线下,再分细一点,空军、海军、陆军。空军是负责广告、品牌、活动,海军是线上互联网,陆军是渠道、地面渗透、门店。


接下来物是供应链,两个重点一个研发,一个生产。财务、融资、投资,钱从哪里来?钱花在哪里?花对了没有?有没有花在刀刃上?是不是增长导向、用户导向。


还有人力资源,人的缺口有多大?新兵缺口有多大?新员工的增长缺口有多大?老员工的流失有多大?在哪些地方流失?


所以真正一个好的组织就要达成共识,从上到下先开会,讨论、分享、参与。一个好的组织不是靠一个领导人说出话来就增长了,他要共创、要讨论、反馈。


目标增长25%,最后会落到收入、成本和利润上,不管是1.3亿、13亿、130亿,所以都会落到收入上来,落到营销、业务,一环套一环。所以需要四大天王、八大金刚讨论达成共识


接下来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请注意,这个顺序很重要。右是业务、市场、用户,不是工厂导向、不是生产导向。今天不是生产问题,今天是用户问题、市场问题、价值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营销副总,他必须把这条线吃透。什么拳头产品?什么团队?品牌和渠道?什么新团队?什么新产品,什么迭代?什么新区域?


这个时候一把手要和营销副总反复开会,他们之间必须达成共识,一次会议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大家要把这套增长蓝图说好,把增长的路线图说好。接下才能发起总攻,准备明年的大决战。


企业是什么逻辑?谁做就必须解决谁的认知问题,这个做的人首先要知道,要愿意做,还要会做。


所以营销副总他的任务量相当大,必须把这个任务全部分解,谁负责线上,谁负责线下?分拆,分级,分段。空军怎么做?品牌、活动、推广。陆军怎么做?渠道、门店、代理。有没有代理、经销商。


最后,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从下到上。全员每一个人都要解决认知问题,每一个人都要知道公司的战略,我们要做一家世界级的公司,我们要做一家受人尊重的创新教育机构,我们的增长是所有人的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是全员动员,大家齐心协力、上下同欲。


那你怎么知道他做得到呢?接下来全部指标到人,每个员工每个人,都要落到他的老任务和新增长这两个数据上去,原来做100万现在要增加50万,原来做200万现在增加100万,老数据+新增长。


有了这个老数据和新增长,接下来继续分解。最后每个团队3000万,毛利是多少?10%、20%,还是30%?考核中层干部,不仅要看收入增长,还要看毛利增长。


接下来子公司总经理,5000万收入,500万的税后利润。考核增长是什么?考核现金流。考核利润是什么?管理成果。


所以从下到上,举例:员工200万、团队3000万、分公司总经理5000万。最后要做到什么程度?全部各司其职,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守住自己的战壕,该进攻就进攻,该冲就冲。


为什么10月份启动预算?是为了留出足够的时间,从上到下反复地讨论。11月兵棋推演,12月达成共识,然后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最后所有员工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


营销线通过了,接下来是研发,新产品研发,升级产品。所以什么时间推出新产品?什么时候生产、生产量够不够,还要外包吗?


还有资金和融资,钱从哪里来,花在哪里?一定要花在增长上、花在用户身上。我发现,在企业里就是两个方面花钱,一个是用户导向,另一个是团队导向。在员工身上也要花钱,而且要大方地花,因为最终干活的是团队。


所以除了给用户花钱,就是给团队花钱。反而不要给自己多花钱,自己要省吃俭用,要艰苦创业,这才是真正的老板思维。你不是在这个地方赚钱,我们是要赚大的视野的钱。


从上到下,最后每个人都有老数据+新增长,每个人都有千斤重担,最后形成日拱一卒,每人每天每件事。最后必须分解到这种程度。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怎么做?其实最后就是要分拆。


要完成一份伟大的事业和目标,怎么做?分拆,按照宏观和中观,分拆成10年、5年、1年计划。然后四轮驱动,从科技、资本、研发到团队,然后分拆成九宫格。


天下大事分拆、分拆、分拆。分拆到最后就不难了。为什么不难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都变成细的具体的动作,不难了。什么才难?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就难了。


四、管:飞轮


有了人还不够,最后第四个叫“管”。


最终是不是按照导航图找到目的地?万一路况出问题,走错了路、心态有问题,怎么办?很多不确定性就会发生。所以我们不是有了导航系统就做甩手掌,一定要落到最后的成果。


所以这个管是什么?是闭环。这个闭环是什么?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管理飞轮,最后形成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闭环系统。

1、目标


第一步,目标,所有员工、所有团队全部分解目标,以增长为导向,全部被分解,从宏观到微观到中观,最后到增长地图,到每个部门,到每个人。


看到了吗?他是一层一层地在分解,把战略分解到四轮驱动,五年规划,把五年规划分解到一年计划,一年计划又分为路线图,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螺旋上升。这个时候再从上到下分解,确认目标,每个人各司其职。


案例:行动教育


我就讲行动教育,他有38个增长中心,包括公司、子公司或者是事业部,能够确认收入,面对用户、面对市场打粮食。还有近800个增长单元,也就是800人,800个增长目标。


所以包括我在内,我对总增长负全责。然后四轮驱动,每个轮子各司其职;每个轮子下面又是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的下面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每件事情背后都是老业务和新增长,环环相扣。


目标要非常明确、非常清晰。明确到什么程度?明确到时间节点,年、月、周、日、时。2023年分解到每月,1月到12月;再分解到每周,每月分解到四周;四周分解到每天,周一到周日,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


2、方法


所以他是全员工作轴、时间轴,非常清晰。它就是要看到你的每个动作,而且有管理,从目标到方法到时间,到流程、动作都要管理。


你不用做别的动作,你要做增长的动作。员工的逻辑是做他们喜欢做的,做舒服的。但是喜欢和舒服不一定有效率,不一定有增长,反过来甚至会浪费资源,带来更大的损失,造成更大的成本。


不,我们不是,我们必须让他们保持上下一致,力出一孔,拧成一股绳。


3、检查


有了方法和目标还不够,还得有检查。检查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员工,一线员工每天早晨晨会,晚上夕会。行动教育有行动日志,线上有钉钉,要看、还要上传。这是时间节点的管理、目标分解的管理。


另一类针对领导干部。每个领导干部是按周。从上到下都是按周来计算,一年有52周,所以把目标分解到每周。


请注意,检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排忧解难,是为了纠偏。如果有导航图,但是时间到了为什么人没有到?走错路了,还是在哪里抛锚了?是人的问题还是车的问题?所以我们得马上做出调整。


就像开车,这是方向盘,你不能说最后你就甩手不管了,你的手还要搭着方向盘,眼睛看着前方,还要不断地调整,该踩刹车踩刹车,该加速加速,该转弯转弯。


所以你必须了解,你要洞察秋毫,你要理解业务。而且很多时候出现增长不良,是什么问题?卡住了。


所有的卡点就是增长点,所有的失误就是我们未来的增长。这个时候你要群策群力,要学习、反省、改进,要突破,最后你就能增长。绝不逃避,我们要咬定目标,要日拱一卒,要绝不放弃、攻坚克难、抵死卡死,这才是企业的逻辑思维。


4、奖罚


最后一个动作,你还要做到奖罚分明,要让员工理解增长的意义,增长不仅是有意义还有利益。奖是什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出局。


没有人会同情弱者,人们永远都是追随成功,羡慕英雄。我们要成为英雄,增长的英雄。所以你必须抓住机会,同时要让员工知道,你做到增长了,当官的利润导向,当兵的业绩导向,业绩做到了就奖励你。所以整个组织不但是力出一孔,还要奖罚分明。


什么叫奖罚分明?要让所有人看到增长英雄、增长标兵、增长团队、增长个人。我们要向增长致敬,我们要热爱增长、拥抱增长,要资源倾斜,这就让大家知道增长的意义、目的。于是上下齐心,形成闭环,循环往复。


注意看,这套模型为什么有杀伤力?为什么使用这套方法?这就叫导航。有了导航你一下就能识别路线图。用了导航就简单了,不用导航就找不到路。


所以从上到下,首先从一把手开始。一把手对增长的决心、增长的信念、增长的计划、增长的组织。


接下来开始分解增长,得有蓝图,时间和空间,从10、5、1年规划开始,从战略增长到四轮驱动增长,接下来得有增长地图,九宫格地图,还得有线路图,一步一步。


最后还得落地,还得有管理飞轮去闭环,从上到下,到部门到员工。所以这一套工具模型确实很经典。


最后总结归纳就是这几个字,增长来自10年、5年、1年;增长来自算、路、人、管。他是一套闭环系统。


第一是算-蓝图,增长责任;第二是路-路径,增长线路图;第三是人,从上到下,万众齐心,上下拧成一股绳;第四是管,力出一孔,检查追踪。


其实企业最后就是意志力的较量,就是雄心、决心和意志力。这套增长思维和工具不是一个人的,是全员,从上到下都要学习,都要理解,最后拧成一股绳,上下同欲。


最后我给大家看两个故事,讲两家企业。


一家企业叫倍轻松。他的创始人马学军,2007年来到行动教育学习,这个公司当时还不到一个亿。还有一家企业叫顾家家居,创始人顾江生,2006年、2007年就开始来到行动教育学习,当时也就是两三亿的业绩。


今天我们都知道他们是行业第一,都是上市公司。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之前也是小公司,像马总还不到一个亿,几千万。他们是从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他们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行业第一。


他们怎么变的?他们有领导人的增长梦想、增长的意念、思维、增长的决心。他们通过增长唤醒了所有团队的力量,让每个人都能够以增长为导向,激发强大的动能。万众一心,按照增长的路线图一步一步走向增长。


我经常讲,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成功不等于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不等于未来也会失败。因为你的未来不是过去决定的,你的未来是今天,你的当下、你的思维、你的判断、你的决策。


所以我完全相信,通过这一套增长飞轮,你的信念、思维、认知发生了改变。通过这套增长飞轮,你完全可能实现你的未来增长。


增长意味着什么?


增长意味着组织的发展,意味着员工的幸福,因为他们需要工作、需要好的收益,需要空间;


增长意味着我们给客户创造美好生活;增长意味着我们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增长也意味着一个企业,帮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必须增长,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每一位企业家的使命。


增长势不可当,我们必须通过增长飞轮调动组织上下同欲,一起走向未来的增长之路。不管怎样,增长是我们的选择。


谢谢企业家同学们,谢谢大家。我经常在讲这首老歌,经典、纯正,能够帮助我们走向正确的增长主干道,欢迎大家回家。


谢谢大家。



关键词:企业管理行动教育李践企业培训
RELEVANT INFORMATION
相关资讯
rightIcon
课程师资
>浓缩EMBA
>校长EMBA
师资介绍
行动校友
校友会介绍
行动故事
行动活动
关于行动
学校介绍
行动新闻
全球校区
加入我们
投资者关系
扫码领取试学课程
微信扫码咨询课程
集团总部地址:
上海市虹桥商务区兴虹路168弄花瓣楼A栋
Copyright © 行动教育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2010737号